ciasia: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

目录

文章目录

  • 经济思想史
    • 目录
    • 1.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经济思想
      • 1.1 古希腊经济思想(公元前12 - 9)
        • 1.色诺芬(苏格拉底的学生)奴隶制的拥护者
        • 2.柏拉图(苏格拉底学生)
        •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 1.2 古罗马经济思想
        • 1.农学家的经济思想
        • 2.哲学家经济思想
        • 3.罗马法学家及罗马法中的经济思想
      • 2.1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
    • 2.重商主义时代的经济思想(15世纪 - 19世纪中叶)
        • 2.1 基本观点
        • 2.2历史地位
    • 3.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革命
        • 3.1重农主义
        • 3.2 亚当斯密
    • 4.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济学家
        • 马尔萨斯:
      • 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 两个级数: 人在无妨碍时以几何数率增加,[生活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生活资料?fromModule=lemma_inlink)只以[算术级数](https://baike.baidu.com/item/算术级数?fromModule=lemma_inlink)增加
      • 两个抑制:积极抑制,利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和[生活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生活资料?fromModule=lemma_inlink)之间保持平衡;道德抑制,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降低出生率,提出让人们禁欲、不婚、不育。
      • 一条规律: [土地肥力递减规律](https://baike.baidu.com/item/土地肥力递减规律?fromModule=lemma_inlink)。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之后收益递减。
        • 大卫·李嘉图
        • 西尼尔
    • 5.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济学家
        • 萨伊
        • 西斯蒙第
    • 6.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经济学家
        • 李斯特 (德国统一背后的功臣)
        • 戈森
    • 7. 边际革命下的英国经济学家
        • 杰文斯
    • 8. 边际革命下的奥地利学派
        • 门格尔
    • 9.边际革命与洛桑学派
        • 瓦尔多斯
        • 帕累托
    • 10. 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 需求侧:
          • 供给侧:
          • 均衡价格:
          • 价值理论:
          • 垄断理论:
          •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货币,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
    • 11.维克塞尔和瑞典学派
        • 价值理论:
        • 生产分配理论:
        • 物价水平决定理论:
        • 利率与物价变动的积累过程:
        • 政治主张:
    • 12.美国边际主义者
        • 克拉克
    • 13.马歇尔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美国经济学的发展
        • 庇古
        • 法拉斯和罗宾逊
        • 张伯伦(不是丘吉尔的前任那个)
        • 美国其他经济学家贡献
    • 14.威克塞尔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 奥地利学派的发展
        • 米塞斯(极端自由主义)
        • 熊彼特
    • 15.凯恩斯与罗斯福新政

1.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经济思想

1.1 古希腊经济思想(公元前12 - 9)

背景:

经济:奴隶制工商业发展

政治:实行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文化:哲学,文学(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发展

地形:多山地形适合商业发展

人物及思想

1.色诺芬(苏格拉底的学生)奴隶制的拥护者
主要思想:财富:认识到物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重农:农业是所有行业的基础。货币:承认发展货币商品经济的必要性,但又重视农业,很矛盾分工:提倡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提高质量和效率
2.柏拉图(苏格拉底学生)
主要思想:社会分工:根据个人需要多样性,个人能力片面性,不同人能力差异性,从而提倡社会分工,认为国家应该分为三个阶层,(统治阶层:哲学家;保家卫国战士;自由民(农名,手工业者,商业,没有奴隶))货币:承认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因此承认货币的必要性,认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功能,反对高利贷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主要思想:社会分工:力图证明奴隶制的合理性,奴隶制是社会分工的自然结果。货币:发现了货币的自然使用和非自然使用(资本),反对高利贷。他认为所谓的小商业是零售商业,所谓的大商 业,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增值,他赞成小商业,反对大商业。对货币职能的看法。亚里士多 德认为货币和资本是不同的,货币和商品有等一性,商品也有交换价值的功能。

1.2 古罗马经济思想

背景:
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罗马拥有一定的自由民主环境,私有财产得到国家保护

法制:罗马法的不断完善

人物及思想

1.农学家的经济思想
加图:大奴隶主,主张农场多卖而少买 后成为重商主义的原则瓦罗:雇佣劳动比奴隶更有积极性
2.哲学家经济思想
西塞罗:提倡大商业 ,反对小商业,却任然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行业
3.罗马法学家及罗马法中的经济思想
承认财产私有,自由契约制度,反对高利贷。

2.1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

背景:

政治:过渡到封建时代

文化:基督教产生并成为罗马国教

经济:货币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内,经院学者争论最多的是两大问题:“公平价格”与高利贷。(基督教与商品经济的矛盾)

2.重商主义时代的经济思想(15世纪 - 19世纪中叶)

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 和 工业革命的开展

政治:民族国家增多

文化: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思想运动

2.1 基本观点
  • 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增加金银就增加了国家财富

  • 重商主义希望国家在国际贸易上保持贸易顺差

  • 重商主义并非自由主义,它要求动用国家的力量来监督工业生产的质量

  •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重商主义要求扩大生产,就必须需要庞大的劳动力

2.2历史地位

重商主义 考察的不再是家庭管理,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重商主义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先导。

​ 将人们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把研究对象由基督教神学 转为 经济现象上来

​ 为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发挥的重要作用。

3.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革命

3.1重农主义

主要观点:自然秩序和纯产品学说

  • 自然秩序:重农主义者指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

  • 纯产品学说: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 而是生产,只有农业才能表现财富的量的增加,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3.2 亚当斯密
  • 时代背景

​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如火如荼,旧的重商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 政治:英国民主政治的建立。

  • 生平:

  •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寇克卡迪(Kirkcaldy)
  • 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64年,斯密受布克莱(Buccleuch)公爵之邀,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旅行的经历以及在旅行过程中同许多大陆学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经济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魁奈对他影响很大。三年后,斯密回到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乡寇克卡迪,开始潜心撰写经济学著作。
  • 1776年,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 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1. 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 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4.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济学家

背景: 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马尔萨斯:

著作《人口原则》 《政治经济学原理》

人口原理:

  • 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 两个级数: 人在无妨碍时以几何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 两个抑制:积极抑制,利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保持平衡;道德抑制,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降低出生率,提出让人们禁欲、不婚、不育。

  • 一条规律: 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之后收益递减。

​ 供求价值论:

​ 供求决定商品价值

​ 马尔萨斯最早发现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矛盾:若劳动与资本等量交换,则利润从何而来;

​ 收入分配论:
​ 1.地租理论:地租是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成本 的剩余部分,是自然的馈赠。认为利润是购买劳动量和耗费劳动量之差。

大卫·李嘉图

主要观点

- 价值理论: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的价值由必要生活资料所决定的- 地租理论:认为农产品的价值由最劣等地的劳动耗费决定的。认为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不存在绝对地租的观念,认为最差的土地是不提供地租的。- 比较成本学说:在国际分工中,各国只需要生产本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算这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比别国低也没关系,通过国际贸易,大家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西尼尔

主要观点

  • 价值理论:认为财富包括一切有价值的事物。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效用、稀少或有限供给、可以转让。
  • 分配理论:社会上有三个阶级:劳动者、资本家、自然要素所有者。(1)工资是劳动者对安乐和自由牺牲的报酬。(2)利润是对资本家节制欲望的报酬。(3)自然要素所有者通过占有自然要素协助生产商品,获得的商品出售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地租。

5.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济学家

萨伊

主要观点:

  •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1.世界上存在两类事实:存在着的物体和发生着的事件。2、认为政治经济学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政治经济学三分法。3、研究对象:财富。

  • 效用价值论:1、各自生产、流通,无论农工商都是财富的源泉。2、认为世界上的物质不能创造,人能做到的无非是改变物质形态,所以人力所创造的不是物质而是效用。3、生产就是创造效用,效用是用来服务的。因此生产也就是提供服务。4、在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都提供服务,共同创造产品和效用。5、效用大小的测定:价格——物品价值——物品效用。6、供求关系决定价格。7、劳动分为三类:(1)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2)应用科学家的知识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商人的劳动(3)在前两种人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劳动。

  • 销售理论:1、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2、生产的越多利润越多价格越高。3、资本主义流通等于物物交换。货币只是起一瞬间的媒介作用。

西斯蒙第

主要观点:

-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认为人们用劳动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非为了财富而创造财富。2、认为财富应当为所有人带来幸福而非痛苦,财富增长要与人口增长一致。3、认为人的幸福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4、政治学按照达到幸福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分为:高级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1)高级政治学研究人的精神幸福。(2)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的物质幸福。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以人为中心。- 价值学说:1、认为人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技能、本领是财富的源泉。财富是满足人们欲望和需要的,是积累起来而没有消费的劳动果实。2、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产品的价值用它对人的效用来衡量;在交换经济条件下,效用概念就被交换价值概念所代替了。3、认为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并非一切劳动都创造社会价值,只有为社会所承认并满足社会需要的必要劳动才创造交换价值。- 财富形成的三个条件:一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劳动创造,二是必须对人有用,三是必须能积累以供日后消费。- 资本和收入:1、把社会总产品分为:(1)固定资本:间接为人类需要服务(2)流动资本:转变为工人工资(3)收入:用来消费 。2、三种财富源泉产生三种收入:劳动->工资 土地->地租 资本->利润。土地和资本要通过劳动才能实现。- 生产和消费:认为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消费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危机理论: 1、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2、生产超过消费是资本主义特有现象。大机器代替手工业,小生产者破产,缺乏收入,因而消费不足。3、资本主义竞争导致资本家压缩工人工资,工人消费能力不足。5、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导致财富集中,国内市场萎缩,另一方面,世界市场也会逐步萎缩,最后资本主义生产危机不可避免。- 改革思想:1、国家通过立法保护穷人利益。使得居民不受竞争影响。2、认为雇主和工人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6.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经济学家

背景:

19世纪初的德国处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李斯特 (德国统一背后的功臣)

主要思想:

  • 成产力理论:认为财富的原因和财富本身完全不同,作为财富产生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无数倍。补充丰富了斯密关于生产力增长源泉(分工)->(社会制度,精神因素,资本)。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也是他论证保护贸易政策必要性的最有力的根据。

  • 贸易保护:基于德国落后英法两国,建议国家干预经济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 工业化理论:强调工业发展对一国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工业化对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论证了纯农业不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不利地位。论证了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的作业。

  • 关税制度:取消国内关税,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对外进行贸易保护。对外贸易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与先进国家开展自由贸易,以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的状态,在农业上取得发展

    ​ 第二阶段:用商业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本国农业,工业,航海业,渔业等行业进步。

    ​ 第三阶段:在财富和力量达到最高程度后,恢复自由贸易,实行英法自由主义。

    ​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客观上反应了德国对内反对封建制度,对外抵抗英法资本主义国家欺压,发展本国民族工业,提高本国生产力的要求。

戈森

主要思想:

  • 三大定律:

    第一:随着消费次数的增多,享乐(效用)不断减少。

    第二:消费者均衡原则。微观经济学,两种不同的享乐物品,只能消费一定数额,那么一定会一条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效用最大且处处相等。

    第三: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7. 边际革命下的英国经济学家

背景: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微观经济学)。 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相继二、三十年,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他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先后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并不约而同地讨论了同一个问题,即价值由什么决定。

基本内容:

  • 价值由效用决定。(反对价值由劳动所决定),理论上成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
杰文斯

主要思想:

  •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目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如何以最小的痛苦换取最大的幸福。方法:数学和统计学

  • 效用论:采用图形和数学的方式表达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u表示消费,x表示总效用,du/dx表示标记效用。

  • 交换论:任何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在交换完成之后,将是可供消费的商品数量的最后效用程度比率的倒数。

  • 劳动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DLeJaYRz-1669352599741)(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MG_2804.JPG)]

​ pq 为 劳动产品的边际效用曲线

​ bcd 为劳动边际负效用 ,刚开始劳动 为负数 后来慢慢适应提升为正 最后由于劳动时间的变长,劳动边际效用再次为负。

​ m点 为 两个曲线刚好相补。

8. 边际革命下的奥地利学派

门格尔

主要观点

  • 资本理论:将财物划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 ,资本品生产出消费品;提出用资本品进行生产有很高的效率但是花费时间很长,即考察了生产的迂回性问题;资本的动机不在于节制欲望而在于当前满足和未来满足之间的平衡;将斯密以生产者作为经济人的传统到以消费者为经济人的视角。

  • 价值理论:门格尔的价值理论被称为主观价值理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客观价值理论相对立,某种物品必须能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对人而言,它才会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价值即被需要(高级财货 = 资本品,低级财货 = 消费品)。 到目前为止主观价值论只能解释低级财货,而对于高级财货无法解释。所以门格尔提升了主观价值论的普适性,即高级财货的价值 由 所生产低级财货所决定,但是需要减去两个变量(高级财货本身的使用机制,企业家活动的价值)。高级财货生产低级财货的价值决定,假设高级财货A 和 B (AB 都生产Q) 为替代产业,那么A减少一单位Q造成的损失 由 B 生产其他产品中转移出来生产Q的损失所决定。(机会成本),假设A 与 B 不是替代产业,A生产一单位Q的损失 不能 由 B 转移其他生产的损失所决定,{A减少一单位显得多余的B能转而成产M 于是A 的价值等于 Q上的损失价值 减去 M增加的价值 的差额。}看不懂??

  • 交换理论和价格理论:

    ​ 1.(1)交换的三条件:双方都认为对方一定量的财货(用于交换的财货)价值超过自己一定量的财货的价值。(2)双方都意识到这一点 (3)双方由能力进行交换。

    ​ 2.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财货不由自己使用而用于交换其他财货所满足自己的的主观估价;使用价值:财货拥有者使用时的主观估价。当交换价值高于使用价值时 经济人倾向于交换。

    ​ 3.价格决定:两个孤立的交换者:价格时两个交换者个人意愿比例的中间点

    ​ 唯一的垄断产品:价格时出价最高的次高的的某一点上

    ​ 不唯一的垄断产品:价格降落到出价最低的购买者 和 出价最高的购买者 之间。

  • 垄断厂商理论:认识到垄断会损坏生产资料 且 不利于 消费者 。

9.边际革命与洛桑学派

瓦尔多斯
帕累托

主要观点:

  • 序数效用论:用序数效用论代替了瓦尔多斯的基数效用论
  • 无差异曲线
  • 帕累托最适度
  • 帕累托法则

10. 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 研究对象和方法:对象:财富和人 ;方法:连续原理 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主要观点:

需求侧:
  • 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到市场需求规律:一个人拥有的物品越多,则对其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 需求弹性:必需品的弹性小 ,奢饰品弹性大,价格水平,同一商品不同价格有不同弹性,不同阶层对同一物

    ​ 品有不同弹性。

  • 消费者选择和消费者剩余

供给侧:
  • 生产四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
  • 规模报酬:增减 不变
  • 供给曲线 和 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
  •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 短期均衡:供给曲线为垂线 , 供给在短时间内无法变动
  • 长期均衡:供给可以及时根据价格变动。
价值理论:
  • 价值由生产成本/劳动 和 需求/效用 共同决定:短期内效用影响较大 ,长期内还是劳动为主。
垄断理论: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纯产品的价格(和门格尔的低级财货决定高级财货价值 相识)
  • 工资理论:工资铁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gHu3Mxfq-1669352599742)(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MG_2805.JPG)]

S 为最低工资,初始工资为e1 为 SS1 和 D1D1 交点 , 由于当前工资>最低工资 所以 SS1 -> SS2 ,D1D1交S与E1 又回到最低工资。

  • 利息理论:承认利息是等待的收益,是牺牲“时间偏好”的报酬
货币,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2gHEj3Ft-1669352599742)(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MG_2806.JPG)]

M点 表示 OE国家 想要换取 OG国家 N量的产品 。 OE 图像x轴 表示 希望换取OG的数量变多。

11.维克塞尔和瑞典学派

主要观点:

价值理论:
  • 和马歇尔相似,都是一种供求均衡价格论,维克塞尔肯定了边际生产费用对交换价值的决定作用,也肯定了边际效用对交换价值的决定作用。 生产费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 都 承认 价值有唯一的决定因素,而 马歇尔和 维克塞尔 都不认为 价值有唯一的决定因素。
  • 承认财产分配不均 , 货币的边际效用在穷人和富人 之间有区别。
生产分配理论:

…(看书没看懂)

物价水平决定理论:
  • 提出了 与利率挂钩的物价水平决定理论 , 结束了货币中性论(货币因素不会影响经济实际),为以后提出货币指数打下基础。

  • 货币价格决定- 成本论 与 数量论:

​ 数量论:(大卫李嘉图 杜克 )认为货币不会影响经济 ,货币的价格由货币的数量所决定;

​ 成本论:货币价格(上升)会影响物价水平,会导致利率变化(降低)为什么叫成本论呢?

利率与物价变动的积累过程:
  • 自然利率:借贷资本的需求和储蓄供给恰好完全一致撕的利率,它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的那种利率(资本的的预期收益率)会受到生产技术 和资本品增加的的影响
  • 货币利率:银行利率

​ 当自然利率等于货币利率 = 整个经济的的投资=储蓄,不会引起 投资的增加和减少。

​ 当自然利率高于货币利率 = 投资增加 投资>储蓄,资本品价格上升,引起资本品供给者收入增加。

​ 当自然利率低于货币利率 = 投资减少 投资<储蓄,资本品价格下降,资本品供给者收入下降。

由于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的不一致性, 要求政府建立富有弹性的货币制度加以解决。

政治主张:

保持宏观经济均衡状态,消除经济波动。

改进收入分配状态,促进社会福利。(价值理论中来)

12.美国边际主义者

克拉克

主张:

  • 主张摒弃传统经济三分法(生产 分配 消费) 或者 四分法(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而采用把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原始经济(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成立,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 规律1:消费品级差效用规律:使用某种物品越多,每单位效用越低。决定价值的基础

    ​ 规律2:劳动量不变,使用工具数量越多,每单位工具效率越低。决定利息的基础

    ​ 规律3:工具数量不掉,使用劳动量越多,每单位劳动量越低。决定工资的基础

​ 第二三部分:研究静态经济和 动态经济

​ 静态是指:在一个有生命而无变化的社会:人口,资本,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形式,消费欲望五大经济因素不会变化。

​ 动态经济:在上述经济因素发生变化情况下研究经济。

  • 边际生产论 - 分配论

    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静态经济),劳动工人一单位一单位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工人,每人均摊的资本数量就会下降。

​ 在图中,AD线代表投放的劳动单位量。假定资本量固定不变,劳动是一单位一单位增加时,AB线表示第一单位的劳动借着所有资本的帮助而创造的产量,A1B1线表示第二单位劳动对第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A2B2表示第三单位所增加的产量,以此类推,最后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等于DC。DC代表边际生产力,它测量了(或者说可以衡量)这一系列单位中任何一单位劳动的实际生产力,并决定了工资标准。这是因为,第二单位劳动投放后,原来的工人把以前所用资本的一半让给第二批工人,使用生产设备比以前低劣了,从而使得他们的劳动生产力下降,也就是他们的劳动所生产的产量下降,这个减少的生产量等于前一批工人从手中让给新增一批工人的资本所生产的数量。A1B1比AB减少的部分就是让出来的资本所生产的数量。因此,整个BCE代表的是资本的生产力创造的产品,即利息,而AECD则是劳动的全部产品,即工资(见图9-2)。工人们的工资已包含了他们的全部劳动成果。详细请见https://www.guayunfan.com/baike/252505.html;

13.马歇尔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美国经济学的发展

庇古
  • 庇古效应:

    ​ 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如果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的上升相对应,则可使其实际收入不变;但是,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对所拥有的资产的实际抑制效应,仍可能促使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减少。相反地,如果物价水平的下降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下降比例相对应,那么它仍可以由于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产生刺激效应,从而增加消费支出。

  • 社会福利思想:

    庇古之所以提出经济福利思想,是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矛盾,维系社会安全。

    庇古认为,福利系指个人获得的某种效用或满足,它们来自对财物、知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或效用的总和便构成社会福利。

    庇古认为,为增进社会福利,一个社会就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为增加社会福利就必须增加国民收入量,而要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

    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福利就会增大。(富人减少的效用 小于 穷人获得的效用 总效用提升)

  • 危机周期思想(1927年《工业波动论》):

    经济周期五大特征:国际性,相似性,相关性,波幅的差异性(资本品>消费品),异步性(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

    经济周期三大原因:真实原因,心里原因,自发的货币原因

    ​ 真实原因:新技术的产生 导致结构性失业 ,引发失业潮,抑制需求,进而影响资本品生产。

    ​ 心里原因:对未来预期的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 (柯立芝繁荣->信贷的过分发放)

    ​ 自发的货币原因:货币利率影响投资增加和缩小,货币利率导致物价变动,货币利率导致未来预期信心变化。

  • 失业理论:

    定义:非自愿性失业 ; 两种形式:完全失去工作和缩短工时(有吗现在?)

    原因:静态:1.工会要求的工资率高于自然工资率(所谓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格)

    ​ 2 .教育水平无法满足 工作需要

    ​ 3. 最低工资的指定,使一些接受最低工资和最低工资以下的人失业(这个挺抽象的,属于被迫开除吗?)

​ 动态:劳动需求会由于季节变化(冬天卖冰棍的就是失业 ,夏天卖棉袄的就失业) 和 经济周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措施:1.发展职业培训

​ 2.成立调节委员会 调节劳资矛盾

​ 3.运用货币手段,缓解劳动需求波动

​ 4.建立统一开放劳务市场

​ 5.政府干预(666 不知道是哪种政府干预,以工代赈?还是直接救助?)

​ 6.鼓励建立失业保障

  • 货币理论:

​ 货币余额方程: M d = k P Y M_d = kPY Md​=kPY

​ M d M_d Md​ 为货币需求量 k为货币形态的收入占名义的比重

​ P为一般物价水平 Y为实际收入。

法拉斯和罗宾逊
  • 斯拉法宣言:对马歇尔局部均衡**(只考虑单个市场供求和价格)**供求价格论的挑战

    内部经济: 厂商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的现象

    外在经济: 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时候,由自身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现象。(产业发展导致原材料整体的下降,便捷的交通,高效的信息交流 从而降低成本)

​ 均衡价格依赖两个因素:完全竞争 不会出现垄断 ;局部均衡条件(难以存在)

事实:内部经济会不断的使供给曲线向下 从而导致垄断,就会破坏完全竞争。:happy: (牛啊,我咋没想到)

  • 垄断均衡和竞争均衡:

    垄断厂商均衡产量: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决定 当MC = MR 时,由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

    完全均衡时的厂商:MC = MR AC = AR 此时厂商数目不再增加不在减少

  • 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 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 买方垄断:只有一个买者而卖者很多的市场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买者就具有了垄断性,如果买方垄断者希望通过在这个市场上购买产品而使其利益最大化,那么,他将购买较少的数量, 并因此付出较低的价格。

  • 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 三种剥削

张伯伦(不是丘吉尔的前任那个)

张伯伦的垄断理论:微观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 和 垄断市场均衡。

垄断均衡:

MR = MC 垄断厂家会停止生产

自由竞争均衡:

d = MR = AR = MC;

关于垄断的其他思想:

  • 产品差别越大 , 垄断因素越大
  • 首次在垄断竞争理论中使用 MR 和 MC 两个术语
美国其他经济学家贡献
  •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看不懂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Q = A L a c 1 − a Q = AL^ac^{1-a} Q=ALac1−a Q:产量 L:劳动 A:技术系数 a:产量对劳动和资本的弹性

14.威克塞尔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 奥地利学派的发展

米塞斯(极端自由主义)
  • 经济自由主义 :承认私有制 , 返回政府干预,自由贸易,法律人人平等。
熊彼特

15.凯恩斯与罗斯福新政

主要思想:

  • 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 三大规律:

  • 边际消费倾向规律:消费倾向是收入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边际消费倾向是收入增加量和消费增加量的比例
  • 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 灵活偏好规律:人之所以偏好货币,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2) 出于预防的目的,以备应付意外的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即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获利”。正因为这样,利息率就不可能太低,如果太低,人们就不会放弃这种灵活偏好,而宁愿把货币放在手头随时支用。灵活偏好规律的影响,又使投资不足更为严重了。
  • 工资与物价理论:

​ 庇古传统就业理论指出:工资率的变动会自动调节就业量{降低工资,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吸收就业},使之实现充分就业;矛盾:{扩大生产后 因为工资率的下降-> 有效需求不足 卖出商品呢}

​ 凯恩斯的物价理论主要分析了总需求的改变与物价水平的改变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是货币数量的增加不能直接影响物价;货币数量的增加-> 利息率降低 利润提高 -> 扩大生产 -> 资本品需求增加- > 国民收入增加->乘数效应 - > 消费品需求增加 -> 刺激生产 - > 就业增加 - > 供给增加 - >价格降低。

  • 危机理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收入与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因素的综合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三个基本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因为,在两部门理论假设下,社会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和所组成,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在这三个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中,凯恩斯特别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他指出,在经济繁荣后期一般人对资本品未来收益作乐观预期,同时成本和利率也随着上升,这时投资必然导致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从而投资吸引力减弱和对货币流动偏好加强,结果使得投资大幅度下降,经济危机爆发。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