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博客: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1)-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韩信之死

笔记-From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和《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目录

 

第三篇-谋攻(1)不战而屈人之兵

原文

韩信之死

Ankie的笔记: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韩信之死


 

第三篇-谋攻(1)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第一篇讲计,第二篇讲野战,第三篇就讲攻城。

《孙子》尚谋,认为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先在庙算上打败敌人,先在实力对比上取得优势。这是理想态。它的《计》篇就是讲谋,一上来就讲谋。

本篇为战争手段排队,是把最和平的手段排在最前,最暴烈的手段排在最后,先礼后兵。伐谋是第一,伐交是第二,伐兵是第三,攻城是最后。

庙胜最好,退而求其次,才靠外交;

外交不行,才野战;

野战不行,才攻城;

攻城是万不得已,属于下下策。

它是把谋摆在第一,叫“上兵伐谋”。这句话,自古有一种通俗说法,叫“攻心为上”。

《谋攻》分为五章:
第一章,讲全利原则,即用最小消耗,换最大胜利,这是谋攻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讲谋攻之法,即用各种办法避免浪战强攻,不是城打烂,人杀光,而是完整夺取,迅速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第三章,讲实力对比,即以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关键是敌我对比,有绝对优势。
第四章,讲中御之患,即在紧要关头,将领要有机断专行,不必受国君遥控和干涉。
第五章,分两层,一层讲“知胜”的五条原则,其中包括“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一层讲知彼知己的重要性。
 

打仗不是为了杀敌,因为杀敌要付出代价,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晓之以利害,让他投降,全城全人全财全货的尽归于我。 这就是孙子的“求全”思想。是以最小消耗,换最大胜利。用经济学的说法讲,就是以最小投入,换最大产出。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伐掉他的念想,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让他发现条 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放弃自己的计划。 “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 中国历史讲纵横捭阖,就是干“伐交”的活。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就是伐交。苏秦合 纵,要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让秦国十五年不能东向。张仪连横,游说六国分别与秦国联 盟,以求苟安。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自己先别输。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你自己是变得更强了,还是更弱了。别得不偿失,别草菅人命。

 

孙子这里总结“谋攻”,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 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人们常说见利忘义,其实更普遍的情况是“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小利而亡命。 焦虑也害人出错,为什么呢,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你要他非战、非攻,要他等待,要他忍耐,他怎么能等,怎么能忍呢?战场上的统帅,生死存亡之间,没有一刻不焦虑,这就特别容易出错。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什么叫大师,大师就 是知道自己跟别人一样,上手去干,多半是大败亏输,所以特别谨慎。吹嘘自己战无不 胜,那不是大师,是大“失”,大失所望。  

原文

第三篇 谋攻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 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 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韩信之死

楚汉相争,刘邦派郦食其,说降了齐国,这是全国为上。   齐王田广降了汉王。郦食其向齐王保证说:“如果汉军来攻,您就把我扔锅里煮了!”自己留下做人质,每天与齐王置酒高会。齐王也听郦食其的,撤除了齐国守备。   没想到韩信听说郦食其一介书生,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庞大的齐国,功劳比他 还大!为了抢功劳,韩信按谋士蒯通之计,突然发兵攻打在历下的齐军。齐国没有防备,被韩信一鼓而下。齐王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把他扔锅里活活煮死了。齐王自己,也在其后的战乱中被杀。   韩信是不是不懂全国为上的道理呢?当然不是,他在之前取燕国,就是挟虏魏王豹、擒夏说、斩成安君的兵威,用广武君计,派一个使臣,拿一封信,说降了燕国。   齐国也降了,但不是降的他,是别的同事说下来的,他便要打,要“破国次之”。他把已经属于刘邦的齐国打下来,杀掉的齐军,也是已经属于刘邦的兵马,再转头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可以说,这时候韩信就已经埋下他之后的杀身灭族之祸了。   王夫之说韩信死得不冤,因为他不是真心地忠诚于刘邦,而是随时和刘邦讲斤两,要条件。

 

   

Ankie的笔记: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韩信之死

作为一本战争书,孙子再三强调不要打仗,真的令人深思。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不行才打仗。不要动不动就嚷嚷要打仗,一定要 上兵伐谋,考虑清楚,战争是最后的手段。

韩信起初选对了老板刘邦,后来出于嫉妒,丧失了自己的诚信,最终导致死亡。所以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诚信。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