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鼓励师:程序员鼓励师比程序员的月薪高1W:好的站位真的可以打败努力吗?

前两天在悟空问答里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话说又要心疼一波我们的程序员小哥哥了,熬最深的夜,掉最多的头发,可赚到手的钱,却没有一个服务自己的人多。

我也确实上网查了一下,“程序员鼓励师”算得上是一个新兴的职位,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

能在程序员工作时候给他们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减轻程序员工作带来的劳累,愉悦程序员的身心。

网络上也有一些文章爆出,这一群体的收入,的确要比程序员高出一些。

在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里,我看到了很多为程序员抱不平,甚至是批评企业发展畸形、病态的答案。

说实话,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企业的老板绝对不是傻子,论精打细算,老板这个群体必定是榜上有名。

事实上正相反,企业发展到这样一个形态,出现了新兴的职业,那么它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程序员鼓励师的出现,首先能够增加程序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帮助企业产出更多的效益;

其次,如果你是一位男程序员,每天工作的环境里,有一群美丽的女子为你端茶倒水,捏腰捶背,凭良心讲,你觉得自己有多少想要跳槽的欲望?从这点上说,这一职位的存在,是不是也为公司的人员稳定做出了贡献?

因此,程序员鼓励师的工资高过程序员,这并不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而且,透过这件事,我们需要重新解读一个观点——“站位大于努力”

显然,从程序员鼓励师和程序员的关系里,我们就能看到这句话的影子,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能是你老板的口头禅,而且还经常拿来对你进行说教。

的确,这话在逻辑上确实没有什么错误,就好比是我们驱车前往目的地,选对了道路,可能开的稍微慢一些,最终也能到达终点。

但一开始就南辕北辙,站上了一个错误的方向,那么就算把油门踩到油箱里,恐怕也很难到达目的地。

然而话说回来了,道理谁都懂,谁都想走在别人的前列,成为时代里的“头部人士”,可问题是谁知道自己站的位置,是一个正确的位置,还是一个错误的位置呢?

实际上这里有三个评判标准,这是我从古典老师那里学来的,透过这三个标准,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选择,是成了先驱,还是成了“先烈”。

第一个标准,叫做“反直觉”

什么是直觉?直觉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世界的一种简化认知,是潜意识里的固有观念,对于我们暂时不理解的事物的一种迅速反应。

马云当年做阿里巴巴的时候,无数的人骂他是骗子,包括前两天刚刚收获褒奖的王坚博士,当初搞“云技术”,当时人们的认知里没有这东西,于是就说他是大忽悠。

这个时代里头部区域的事物,往往都是我们的直觉里所欠缺的,因此它一定是反直觉的,甚至可能说了你都不信。

就像程序员鼓励师这个职位,它就是一种反直觉的存在,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第二个标准,叫做“高竞争力”

头部区域意味着高价值,而与高价值如影随形的,必定是高竞争力,因为这就是高价值的“护城河”。

你会发现,即便是到了今天,阿里巴巴仍然没有放弃做社交,电商领域还是有新的公司冒出,这就是高价值区域的“诱惑”,谁都想在这里分一块蛋糕,可与此同时,也要面对和这些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职场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些高薪的职位,无一例外都是给那些更有竞争力的人提供的。

因此,竞争力越高的地方,往往就聚集了更高的价值。

第三个标准,叫做“追随时代变化”

时代的不断更迭发展,通常都会带来很多隐形的红利。

比如交通的发展带来了物流运输的方便,而寄托于物流的发展,今天方便我们的电商才能如此发达。

当时代的底层设施完成新一轮的建设后,必然会带来全新的需求,这和一家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一样的:

一家公司只有五个人的时候,如果业务突然增多,那么就要雇佣更多的人,而有了更多的人,就要有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管理,人多了要换更大的地方,因此就需要保洁阿姨。

换句话说,程序员鼓励师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如此,老板选择这样一种充满人文的方式提高效率、稳定员工,也是追随时代的表现。

说完了这些,我们大抵已经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站位,是不是站在在一个价值更高、更值得付出努力的赛道上。

然而仅仅是知道了这些,其实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个时代的高价值区并不是只有一个,各个领域都在冒出新的高价值区,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出选择时,规避一些典型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只看优势而不看价值

客观的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前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唱歌难听的人参加选秀,我和小伙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这家伙肯定是被村长骗了。”

言外之意就是没能客观的认识自己,自以为唱歌好听,在村里是优势,可来到专业的舞台,却还不及人家的起点。

太多人喜欢着眼于优势,而忽略了价值,事实上,做一件事真正的出发点,在于这件事是否有价值。

京东早期的特点是物美价廉,面对淘宝的竞争,它把目光聚焦在了正品,后来面对天猫的竞争,它又自建物流,让货物更快速到家。

也许你觉得这是优势,但实际上,京东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在创造用户价值呢?

第二个误区:站在领域之外独自耕耘

想成为某个高价值领域的人,不是靠观察,也不是靠撞大运,而是要先进入一个领域,然后再发现这个领域里高价值的那个区域。

我有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起步很早,但是做的却最不好,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位职场领域的作者,可自己却辞了职,回家闷头动笔写,职场发生的一切他都不知道,怎么能找到职场里更高的价值呢?

换句话说,如果缺乏对于高价值领域的了解,你怎么知道自己和谁竞争,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

每个人的竞争优势都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和危机中,打造和磨练出来的,不要轻信“外行颠覆内行”的鬼话,因为人家所谓的外行,是觉得自己只了解80%,没有100%了解罢了。

第三个误区:眼高手低,追逐不属于自己的机会

马云前两天又爆出金句,说“年轻人不要总关心行业的大动态,要多留意自己身边的发展”。

当然了,马云的意思肯定不是要年轻人局限自己的眼光,而是要懂得什么是对自己更加重要的。

这话不难理解,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一个离自己太过遥远的战场,你很难看到真实的信息和对手,听到的也只是故事而非事实。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影响到的、可落实的领域里,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就先去占领更多的公司资源;

如果你是一个三线城市的创业者,就先把自己做到当地市场的头部;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改变世界,你能先改变身边的一部分人,才有机会改变世界。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在今天的时代里,应该有一个更加精细化的解读,而不是当作一句鸡汤那样,被放在口头传颂。

如何站位、站位有什么标准和姿势,这些都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因素,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不努力,我只是想告诉大家:

努力没错,但努力也是可以有捷径、有效率的。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