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银行核心系统

一、银行核心系统的认识

1、所谓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就是面向银行各类业务的交易处理系统,通过交易处理,驱动会计核算和支付清算,最终达到集成化处理后台业务的目标。所核心业务系统是交易处理系统,主要基于以下特点:一是针对合同签订后的系列交易事件,就银行与客户、银行内部或客户之间发生的权利让渡行为及损益关系等信息,进行登记、读取或全程维护;二是完成的交易将成为不可随意改动的信息,交易误操作只能用冲正方式解决;三是交易情况可以通过交易流水进行查询,交易流水是颗粒最细的业务归集对象,以此为基础可以从任一或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统计汇总。

2、核心业务系统的内涵,是隶属于核心业务系统又相互紧密衔接的各模块。一般包括核心和信用额度控制模块、存贷款管理模块、资金和融资模块、贸易融资模块、支付清算模块、总账报表模块等等。

3、核心系统的外延,一般包括贷款审批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综合数据的平台数据仓库货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对立的总账系统。工作流系统是为银行贷款等业务提供前段审批工作流、传递信息的应用系统。由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同,这部分是最具中国特色和最需要本地化改造的。数据仓库或至少管理系统虽不属于核心系统业务系统范畴,但此类系统的同步建设、有利于挖掘和发挥核心业务系统的作用,为银行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交易数据、会计数据、管理信息的整合,供管理分析部门进行查询、分析、报表加工。对总账系统,在核心业务系统中,一般由核心系统直接控制和管理客户账与银行内部账,由相对对立的总账系统管理银行总账,以及提供相应会计管理功能的应用框架。

4、除了以上三类外围系统外,还有一些接口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后台系统,因此对它的访问都是通过前段的各类服务渠道进行的。无论客户的交易是来自柜员系统、ATM/POS,还是其他方式,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该交易都会被传递到后台的核心系统,实现进行有关客户账与总账的更新。

5、银行信息系统的业务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交易处理层次、信息管理层次、渠道安全层次。在三个层次中,能够处理所有交易类型的交易处理层,是管理信息的基础,而安全渠道层是其实现的途径和保证。由于交易处理层主要指核心业务层,因此,核心业务系统便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四、银行系统方案

1、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业务处理系统”面向客户服务,旨在以丰富的银行金融产品、综合的服务和销售渠道以及灵活的业务处理流程提供即时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银行服务。“经营管理系统”是以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为基础,以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主要因素为对象建立面向银行各个分析主题,以数据基础数据模型向银行提供基于数据基础的、量化的决策依据;同时,“经营管理系统”按照决策指导业务系统中关于银行产品、服务等内容的配置、调整,以使业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能够更快、更充分的贴近市场需求。“业务处理系统”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而“经营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

2、系统结构图

业务处理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ECIF、资金业务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票据系统和总账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包括:CRM、风险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OA、监管报送及分析报表系统等;

3、系统功能特点

 

4、业务处理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包括:

采用集中处理系统,构建以“应用服务-产品-渠道”组成的服务平台,完善系统的系统结构;

建立数据系统共享及信息的逐步完善机制,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建立银行“产品工厂”,以金融服务产品化驱动业务的拓展,降低业务拓展的开发成本及复杂性,减少业务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快速响应市场需要;

建立工作流和规则管理体系,以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再造,满足市场对业务处理的灵活要求;

引入综合的渠道管理系统,对银行服务和渠道提供全面的管理机制,加强银行的渠道拓展能力并降低渠道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当代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系统个”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商业银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运行产生的基础数据和外部数据,建立商业银行的数据仓库;按照商业银行各级部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不同的分析主题,对信息进行整合、挖掘与分析,提供整套银行对风险控制,资金控制,业务分析,成本管理等各层面的信息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作为银行业务发展与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同时该系统建立基于客户服务为主线的业务与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经理、客户管理管理、信贷管理及CALL-Center等,以期望利用先进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利用业务处理系统搭建的业务处理平台,合理运用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与销售的完善渠道。

5、经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构建商业银行统一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业务平台和知识平台;

以客户为中心构造的主体模型,围绕客户服务构建的经营管理体系;

支持管理系统对业务系统的数据抽取和直通的结果传递,支持经营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

统一的门户管理和角色定义,满足个性化信息管理集成;

使用构建技术和工作流技术,支持管理流程重置而不需要编写程序;

使用可视化的银行经营管理流程设计平台,所见即所得;

使用基于客户事件的成本及费用分摊模型,构建客户的全面视图,建立全行机构、产品、客户的全面绩效考核体系;

按照银行组织结构构建部门级应用体系,并支持各部门级功能扩展:以平台为基础的构件化结构,支持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调整及功能扩张,建立商业银行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资金运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贷管理,管理会计、绩效考核等运营管理体系。

 

五、核心业务系统

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共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账来账、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1、系统功能说明

系统结构图

 

2、系统特点说明:

(一)业务功能特点

1、大会计思想,对公对私一体化,本外币一体化、支持核算主体灵活定义的一本帐模式,支持多法人模式;

2、以客户信息中心思想,保证了信息的统一和完善,提供统一的客户授信体系,实现额度管理;

3、参数化可定义的多级清算体系,全面支持异地分行和跨区域经营模式;

4、建立银行产品工厂,提供灵活的多变的产品定制和组装手段;

5、灵活的计息模式,完全支持“利率市场化”;

6、灵活高效的还款方式,各还款方式能兼容共享;

7、灵活的费率模型,支持产品-服务-渠道-客户等多维度多层次收费模式;

8、全方位的监管报送要求支持。

其他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

1、  科目常识基本法则之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

2、  资产类科目,用“1”作为首位科目代号。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比如:现金、贷款等。例如说某家银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那么资产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款了),那么就依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

3、  负债类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代号。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称为“负债”。比如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们,也即大家常常在营业厅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是银行欠我们的钱。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即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

4、  所有者权益科目,用“3”作为 首位科目。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资本,历年来的盈利。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5、  资产负债共同类(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比如: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到工行的ATM上取钱,那么取款成功后,我们招行的账户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同业招行也有一个科目,也是要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一般而言,城市级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后,行内往来账上余额不为零都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己的钱;而信用社通常是由一个联社或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的往来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

6、  损益类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损益类科目,就是指银行在一年内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收入类科目属于贷方科目,借记时增加,贷记时减少;支付类科目属于借方科目,贷记时增加,借记时减少。

7、  或有资产负债类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8、  表外科目,用“7”作为首位科目号。

简单的会计原理

1、  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些账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内的账务情况,比如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是内部账户。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对于内部账户,在会计原则上,登记各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对表内账,都是真真实实,真金白银;比如我们的存款。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行有多少本存折,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表内账的单位都是“元”,表外账的单位,有的是“本”或者“张”,比如说存折或者什么有价单证。而最后,表外账在统计的时候,不管什么单位,就是统统一加了事。

2、  复式记账法,也称借贷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  冲账,做了错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冲账有两种:蓝字冲账与红字冲账。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账方式。红字冲账就是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了一笔新的业务,仅仅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虚增。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消,这样的话发生额就很严谨了。

4、  业务流程描述,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财务类与非财务类。财务类业务,又可以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比如说一笔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而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就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是自动业务。自动业务是自动发生的,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不上。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记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于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时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询也行,总之就是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业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打印了)。

常见总体架构

         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做作业务的终端,ATM、网银、电话银行之类的都对应这个大前置。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台。

         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通常记录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账模块的数据一般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数据。

         账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做的比较通用话,方便各业务模块来调用。

         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业务的子模块了,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有管理,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内部处理。

六、以下为银行核心系统外接的相关系统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